後澆帶是在建築施工尤其是地下構建物施工的時候,預先設計的一條縫隙,在前期一次澆築完成,兩邊的混凝土構築結構在經過40-70天左右的變形期之後,在進行後澆帶結構的澆築工序,由於是二次澆築而且澆築時間相隔較長,澆築前必須要設置防水措施----後澆帶外貼式止水帶,後澆帶外貼式止水帶也叫背貼式止水帶或外置式止水帶,是一種在地下構築物混凝土變形縫、沉降縫壁板外側設置的一種止水構造,從材料選擇來區分可分為外貼式橡膠止水帶、外貼式塑料止水帶、外貼式橡塑止水帶等,從結構形式上可分為EB型止水帶和EP型止水帶兩種。
外貼式橡膠止水帶常用規格:
或者背貼式橡膠止水帶在一些常規工程中使用的止水帶規格有:300x6,300x8,300x10,350x8,350x10,400x8,400x10,500x8,500x10,500*12,寬度在150-500mm,厚度在2-8mm,具體的截麵形狀要根據建築設計的圖紙來確定。
外貼式止水帶或背貼式止水帶,是指外貼式中心無孔型止水帶,背貼式止水帶首要適用於混凝土構築物底板或壁板外側(混凝土迎水麵)。實踐應用中首要使用在結構物的引發縫、完全縮短縫、不完全縮短縫等部位。具有與混凝土錨固緊密、止水密封及彈性拉伸變形等特。
外貼式止水帶安裝方法:
在進行塞填之前要采用同樣方法進行清理。然後用電鑽按照一定間距在伸縮縫兩側進行鑽孔和預埋膨脹螺栓。膨脹螺栓的規格要根據實際的不均勻沉降差確定,螺栓位置一定要準確,預埋一定要穩固。之後用手錘將加工好的瀝青麻絲塞進伸縮縫內進行初步止水,在施工中要控製瀝青麻絲的塞填深度,以保證止水效果和節約膨脹橡膠的用量;進行瀝青麻絲進行初步止水之後,為了達到更佳效果,采用膨脹橡膠塞填瀝青麻絲未能塞滿的縫隙,膨脹橡膠的表麵應與混凝土表麵持平,並要保證縫隙內必須塞填密實;之後應對混凝土表麵再次進行清洗,和對膨脹橡膠表麵平整度的檢測,均符合要求後進行橡膠板或鋼板的安裝,所用板材長度應與縫隙長度相同,且板材的鑽孔位置及間距應與膨脹螺栓鑽孔及位置相同。